关税风暴下的DTC生存挑战:涨价、转移还是坚守?

关税风暴下的DTC生存挑战:涨价、转移还是坚守?


过去两周,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如过山车般起伏——特朗普宣布的全面关税因市场震荡而暂缓90天,但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仍飙升至惊人的225%。这一政策变动已经对各大企业和品牌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根据研究公司Zilliant的最新调查,约44%的美国企业计划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对于DTC品牌来说,这一决策尤为复杂。涨价可能影响客户忠诚度,而维持原价又将压缩本已紧张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其他国家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包括供应链重组成本和生产效率等问题。


面对这一局面,不同品牌采取了差异化应对策略。部分品牌选择调整定价结构,另一些则尝试通过供应链优化来消化成本。在当前的贸易环境下,审慎评估各种选择的利弊并调整策略保持业务的可持续性,成为了DTC品牌的首要任务。


一、关税冲击不断,DTC品牌多线应变


在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动荡中,多家DTC品牌正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成本上涨、消费者信心减弱和供应链不确定性。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些品牌正通过涨价、促销、透明沟通等方式,寻求在动荡中维持品牌信任与业务稳定。


1.Dame


关税风暴下的DTC生存挑战:涨价、转移还是坚守?

图源:Dame


销售成人玩具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性健康品牌Dame在Instagram上发帖,宣布将加收5美元“特朗普关税附加费”。Dame表示,这笔费用并不能完全覆盖新增成本,但不想让客户承担全部负担。目前该附加费仍在实施中,品牌同时也在考虑下一步措施。


2.Jolie


以过滤淋浴喷头为主打的美容健康品牌Jolie,是首批确认在客户结账时增加关税项目的品牌之一,表示将在账单页面明确标注“特朗普关税”附加费。


Jolie首席执行官Ryan Babenzien在LinkedIn上发文表示,支持特朗普对所有美国消费者加征关税的决定,同时强调品牌认为保持透明度是正确的做法。


3.Labucq


奢侈鞋履品牌Labucq针对欧盟进口产品被征收20%关税发表声明,称虽然一直致力于以合理价格提供高品质鞋履,但这一变动让他们不得不调整售价。


品牌宣布将于4月15日起上涨10%,5月7日将再涨10%。尽管价格上涨可能影响销售,该品牌表示,理解这一政策变动构成的挑战。


4.MeUndies


关税风暴下的DTC生存挑战:涨价、转移还是坚守?

图源:MeUndies


奢侈内衣品牌MeUndies正以大胆举措扭转成本上涨的局面。该品牌大部分产品都产自斯里兰卡,为了坚决回应斯里兰卡高达44%的关税,该品牌推出全场44%的折扣优惠,顾客使用优惠码TARIFF44即可享受折扣。


5.Industry West


同样在家具领域,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Industry West近期提醒客户,受不可预见的成本上涨影响,价格或将在未来一两周内调整。


品牌强调这并非促销策略,而是为应对当前局势所做的现实反应,正在尽力将价格波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6.Saatva


关税风暴下的DTC生存挑战:涨价、转移还是坚守?

图源:Saatva


床垫品牌Saatva近期在官网上线促销活动,涵盖床、床架和地毯等产品。上周末,Saatva在网站上发布了促销横幅,上面写着“在关税生效前行动!退税促销延长”,暗示品牌后续或将迎来新一轮价格调整。


7.Material Kitchen


时尚厨具品牌Material Kitchen向客户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表示部分产品因关税和供应问题将进行涨价、暂时缺货或下架处理。品牌正在应对这一系列变化,以尽量减少对购物体验的影响。


8.Réalisation Par


澳洲服装品牌Réalisation Par宣布将从4月23日起暂停对美国市场发货,同时为现阶段消费者提供20%的折扣优惠码。品牌尚未公布恢复时间,称后续将第一时间更新进展。


9.Ana Luisa


Ana Luisa是一个现代珠宝品牌,产品价格多在100美元以下,主打日常佩戴与性价比。品牌此前通过邮件通知用户,将自4月9日起对部分商品进行提价。


10.Loftie


健康品牌Loftie的旗舰产品包括灯具、闹钟,旨在帮助人们减少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从而改善睡眠质量。Loftie近期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客户,由于包装成本增加,新产品的发布被推迟。


11.Supernote


数字笔记本品牌Supernote计划于4月底上调产品售价,理由包括原材料和运营成本上涨。品牌表示,在涨价前下单的订单仍按现行价格处理,并将尽快发货。


总的来看,从加收附加费到启动折扣战,再到暂停对美销售,这一系列举措展现了DTC品牌应变的灵活性,也暴露出对单一市场政策变动的高度敏感。随着关税成为可能的长期变量,DTC品牌是否还能仅靠“直接对话消费者”来缓解冲击,仍需从当下案例中不断寻找答案。


二、关税挑战下,小型品牌能做什么?


1.生存策略:合规优化重构跨境成本


随着中美关税升级波及多个行业,从初创企业到老牌品牌,各方正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贸易环境。取消最低限度豁免和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等新政,已对全球物流与销售体系造成显著冲击。


在此背景下,一些品牌正重新评估供应链与定价结构,试图提升灵活性与成本控制能力。也有品牌受限于资源与选项,面临被动应对的局面。整体而言,市场前景依旧不明,随着利润空间持续承压,推动品牌重新思考现有运营模式的可持续性与调整路径。


物流平台Swap首席营销官Juan Pellerano表示,当前的形势实质上已成为一场“经济冷战”。他指出,关税不仅卷土重来,还在持续演变,使得品牌需将合规与成本控制纳入日常运营的核心。


为了应对未来潜在的加税风险,Swap推出了Clear bySwap Global服务。这项服务专为正从DTC模式向更复杂的B2B2C模式转型的品牌而设,旨在将原本面向大型企业的物流工具,如关税重估与合规流程,应用到Shopify等平台上运营的中型品牌中。


Swap指出,一项可行的品牌策略是在进口商品入境时,重新定义其估价方式。根据美国贸易法规,关税通常基于货物的申报价值征收。通过依据批发价或“公平市场价值”进行申报,即由一个法人实体(如英国办事处)向另一个法人实体(如美国分支)就同一产品收取的转移价格,品牌可显著降低应税金额。


例如,一顶零售价为100美元的帽子,如以20美元的转移价格申报,且该估价符合“公平市场价值”并满足海关和税务合规要求,即属合法操作。Swap目前正与服装品牌Hera及时尚品牌Never Fully Dressed等合作,帮助其优化跨境成本结构。


对此,Pellerano表示,该策略意在帮助品牌在政策不确定性中维持运营稳定,避免因大幅提价而失去竞争力或陷入经营困境。


2.破解利润困局:品牌断臂求生


对于时尚品牌Rumored而言,此类关税应对策略可能成为“救命稻草”。品牌创始人Dacey Trotta表示,关税的突然上调几乎抹去所有利润,导致其批发业务400%的增长戛然而止。


尽管Rumored已发展成销售额达八位数的品牌,且收获拥有泰勒·斯威夫特和布兰妮·斯皮尔斯等明星粉丝的支持,Trotta坦言,公司不得不取消与主要零售商的订单,并暂停所有未来生产计划,目前正全力维持运营。


关税风暴下的DTC生存挑战:涨价、转移还是坚守?

图源: Rumored


Rumored多年来一直依赖中国制造商,因其具备低起订量和高质量工艺,为品牌在初期提供了可持续扩张的可能。然而,随着关税持续上升,以及原先的最低限度豁免政策将在5月2日终止,进口风险急剧上升。


Trotta指出,Rumored既非拥有充裕资源的十亿美元级企业,也无法在短期内完成供应链重组,而与中国制造商的长期合作更建立在信任和伙伴关系之上,不仅仅是商业交易。


面对不确定的政策环境,Rumored已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削减开支、暂停新品发布,并尝试提高公众对关税影响的认知。Trotta强调,如果不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许多类似Rumored的小型企业将持续被排除在讨论之外。


3.转移生产难解近渴:灵活库存管理成关键


除了在关税合规流程中做出调整,转移生产虽被视为潜在对策,但在实际操作中成本高昂且往往难以实施。加州配饰与箱包品牌Parker Thatch联合创始人Irene Chen表示,许多人误以为转向本土制造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关税风暴下的DTC生存挑战:涨价、转移还是坚守?

图源:Parker Thatch


该品牌创立于2001年,截至2024年年收入已达八位数。Chen曾任知名时尚设计师Donna Karan产品开发总监,她指出,品牌使用的皮革、拉链、铆钉等所有五金配件均来自海外,即便产品在美国组装,仍难以规避进口风险。


目前,Parker Thatch超过一半的产品在美国制造,但依然在零部件供应方面感受到压力。联合创始人Matt Grenby表示,市场上出现了恐慌性囤货现象,而对于小企业而言,大量囤货意味着严重的资金占用。


因此,品牌选择更具针对性的策略,仅储备如黄铜扣类的关键材料,尤其是用于秋季与假日系列的部件。Grenby指出,这是一种以六个月为周期的动态评估机制,确保库存管理更为灵活和高效,并强调与消费者保持透明沟通的重要性。


目前,除了供应链方面的变动,Parker Thatch还在通过社交平台与消费者保持密切联系,传达产品制作过程、零部件来源及价格变动原因等信息。Chen认为,这种透明的沟通机制有助于建立信任,成为品牌吸引回头客的关键因素。


4.协作破局:透明度与资源整合


根据Swap报告,约55%的品牌合作伙伴正在重新评估其定价策略,其中一些品牌已将新增成本直接标注为“关税附加费”。例如,上文提到的性健康品牌Dame因出售特朗普主题假发以抗议关税导致的加价而在社交媒体上走红。


Descartes行业战略与全球贸易情报总监Jackson Wood指出,在应对不确定贸易环境中,提升供应链透明度是关键第一步,品牌应全面了解采购来源、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建立韧性机制。


应对策略可能包括更换供应国、聘用专业报关行,或探索自由贸易协定的适用性。此外,还可利用对外贸易区(FTZ)——这些位于港口附近的特定区域允许进口商品在缴税前储存、组装甚至再出口,从而延缓甚至规避关税。


不过,Wood也指出,对小品牌而言,使用对外贸易区或进行“关税工程”具有较高门槛,涉及复杂的合规流程、供应链调整与专业知识,不是每个品牌都具备相应能力。他补充道,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如货运代理或清关经纪人)可大幅降低操作难度。


部分品牌已成功应用该策略,例如挪威户外服装品牌Helly Hansen,自2011年起便在美国西雅图的5号自由贸易区运营,通过延后或规避部分商品的关税,尤其是针对出口至加拿大的产品,这些商品占其美国进口量的一半以上。


关税风暴下的DTC生存挑战:涨价、转移还是坚守?

图源:Helly Hansen


Wood还建议,品牌应善用行业协会或组织的资源,例如询问是否有推荐的报关服务或共享合作渠道。他认为,在当前的全球贸易形势下,从独立运作转向协作共赢已成为趋势,品牌应主动寻求外部支持,包括货运伙伴、技术团队和行业社区。


面对免税门槛取消等政策变化,许多品牌正从以往依赖即时物流与Shopify式灵活运营模式,逐步过渡至大宗库存与长期规划的策略。例如,一些品牌已开始设立仓储设施并聘请库存经理,以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在这场关税变局中,品牌的核心挑战在于平衡成本与韧性。无论是合规调整、供应链重组,还是协作借力,关键在于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规划。小型品牌需认清自身局限,优先巩固核心优势——或是客户信任,或是灵活响应能力,在有限资源下找到可持续的生存缝隙。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的较量,更是供应链效率与消费者关系的双重考验。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