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被制裁方的违规行为呈现规模化、制度化特征。其核心问题包括:
• 未经授权执业:被制裁方无美国律师执业资质,却长期为他人提供商标申请、代理服务,违反《美国联邦法规》第37编关于商标代理的规定。
• 伪造签名与信息:为掩盖非法执业,被制裁方与多名美国律师合谋,在数千份商标文件中伪造律师签名,虚假填报代理人信息。其合同中甚至明确约定由被制裁方代签律师姓名,违反签名必须由本人亲自签署的规定。
• 提交虚假证据:被制裁方在至少2500份申请中提交经数字篡改或模拟的样本,虚构商标使用证据,以规避“商业使用”的法定要求。
• 滥用账户系统:被制裁方共享多个 USPTO 账户,在短时间内通过同一计算机网络提交大量文件,且签名信息存在矛盾,呈现出明显的自动化造假痕迹。
USPTO 强调,这些行为并非孤立失误,而是“长期、协同的违规模式”,严重破坏了商标注册体系的完整性,导致 USPTO 无法准确判断商标是否符合法定注册条件。
行业影响:从商标失效到店铺风险的连锁反应
此次制裁对跨境卖家的实际影响已开始显现:
• 品牌备案失效:亚马逊等平台已启动对涉事商标的备案审查,大量店铺面临A +页面取消、防跟卖功能丧失等问题。
• Listing下架风险:商标被撤销后,相关商品可能因“缺乏品牌保护”被平台标记为侵权,导致Listing强制下架。
• 账户关联风险:若涉及批量注册的违规账户,可能触发平台对关联店铺的审查,甚至资金冻结。
合规启示:远离“灰色操作”,坚守法定程序
USPTO 在制裁令中重申,商标注册必须严格遵循法定要求:所有文件签名需由本人亲自完成,使用证据需真实可验证,代理人必须具备美国律师资质。此次事件为跨境行业敲响警钟:依赖“快速注册”“低价代理”等灰色服务,最终可能付出更高代价。
目前,USPTO 已将制裁令及涉事商标名单上传至 Trademark Status and Document Retrieval System(TSDR),卖家也可以关注“赛贝申诉投诉”公众号,回复“5.2万商标”获取涉事商标名单。
(内附5.2万涉案商标名单)
对于已受影响的卖家,赛贝建议尽快评估损失、重新规划品牌保护策略,在新申请中严格遵循合规要求,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