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达336亿美元,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486亿美元,割草机细分市场增速尤为显著。
而在这竞争激烈、巨头林立的市场中,一个来自江苏苏州的品牌——WORX(威克士)——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欧美家庭DIY爱好者和专业用户手中炙手可热的明星。
它并非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巨头,却凭借精准的定位、创新的产品、灵活的营销策略和全球化布局,成功在海外市场杀出重围,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跃升的典范。
这个成立于 2004 年的中国品牌,用20年时间从代工工厂转型为全球电动工具行业标杆,其成功轨迹为中国制造出海提供了教科书级样本。
01 代工贴牌的刺痛:WORX品牌觉醒
“制造业从来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2004年前后,一把在中国工厂贴牌生产的电钻,出厂价不到10美元,贴上北美渠道品牌后零售价能飙升好几倍,而留给自己的利润所剩无几。
创始人高振东意识到,继续走成本竞赛的老路只能让价格越压越低,于是果断收缩低毛利代工订单,把资源集中孵化自主品牌WORX,并在2004年正式启动全球化布局,为后来的“橙色割草机”埋下伏笔。
起初没人相信中国人能在欧美园艺市场翻出浪花。
直到2007年,WORX带着一款橙色GT电动修剪机登上美国QVC电视购物频道。节目还没结束,就凭借轻巧设计、二合一的功能,迅速打开市场,当晚便卖出30万台,成为现象级单品,至今仍稳居亚马逊除草器BSR前10。
GT的成功让Worx意识到,在欧美市场,工具不仅是“用”的,更是为客户服务的的。于是,它开始研发新的割草机器人。
2014年,Worx推出Landroid智能割草机器人,搭载AI路径算法与“切割到边”技术,解决了传统割草机无法贴边作业、路径重复等痛点。这款产品踩中了欧美“人力成本上升+居家DIY热潮”的双重红利,销量一路飙升。
到2023年,Worx智能割草机器人在德国市占率已达54%,在法国和意大利也分别超过50%,全年售出超40万台,营收近2亿美元。
02 传统广告衰退:用达人撬动千万级曝光
2007年WORX在QVC创下30万台销量时,美国电视购物频道日活仍保持在 600–800万。
而据Nielsen Total Audience报告称,到 2014 年,18–34 岁人群每天看电视的时长已从 3.7 小时跌至 1.9 小时,同一时期,YouTube 家居园艺类视频日均观看量第一次突破1亿次。
WORX也深知电视购物只是跳板,他们早已把视线移向更活跃的战场——网红营销。
这是因为现在的消费者相当警惕,面对直接来自企业的品牌信息时,往往会习惯性地持怀疑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以社媒平台为核心的大规模网红营销就变得相当有必要。
根据Nox聚星平台的数据显示,WORX深耕YouTube、TikTok、Instagram三大平台进行网红营销。
其中以YouTube为主,通过在平台上系统展示产品组装、性能对比,直接带动亚马逊BSR排名上升。
而这些合作还为WORX品牌带来了8千万+的曝光。
其偏爱和生活方式、汽车、DIY类小微网红合作,通过“头部背书 + 腰部渗透 + 尾部裂变” 的金字塔模型,构建起从专业信任到社交认同的传播链条。
而小微网红的内容也更贴近 “普通用户视角”,如家庭主妇分享庭院打理、汽车爱好者记录改装过程,比头部网红更易引发 “这就是我” 的代入感,信任转化效率更高。
03 全球化布局:因地制宜研发硬件
Worx的成功并非偶然。它背后是长期主义的投入:在苏州、意大利、澳大利亚和上海设立四大研发中心,在张家港和越南等地布局制造基地,并把销售网络铺到全球七十多个国家。
除此之外,Worx还擅长把产品“本土化”,为不同国家“量身定制”硬件。
比如在德国市场主推高效无刷电机,借当地节能法规把市占率冲到53%;法国和意大利的草坪小而曲折,就升级“切割到边”AI算法,市占率双双过半;
到了冬季零下三十度的俄罗斯,则直接换上耐寒电池和加固外壳,彻底解决了低温宕机的老毛病——这套因地制宜的硬件策略,让同一款割草机器人在不同国家都变成了“量身定做”的热销品。
截至 2024 年,宝时得累计申请专利超 8000 项,其意大利研发中心与苏州总部形成双轮驱动,确保每年推出 20% 以上的创新产品。
值得一提是,去年底,宝时得冲击资本市场,完成A轮融资,获得超2.5亿美元的融资金额。
如此大笔资金,足以说明资本市场对宝时得的青睐,而宝时得的未来也将会更加精彩。
而随着全球庭院经济持续升温,中国企业有望凭借完整的锂电池供应链和规模优势在智能割草机器人领域占据更多全球份额,彻底改写由传统欧美品牌主导的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