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发饰,这一长期处于边缘的冷门品类,鲜少被视为新消费浪潮下的潜力股。


在这一赛道上,几元钱的单价已成常态。廉价的塑料材质和流水线生产模式,使“低附加值”成为行业难以突破的瓶颈,低价竞争也因此成为行业惯例。


然而,来自美国DTC品牌Emi Jay却一举打破这一僵局。一枚成本不过几毛的塑料抓夹,在Emi Jay的定价体系里,竟高达36美元(约合258元人民币)。


这样看似不合理的定价,非但没有吓退消费者,反而助力Emi Jay实现千万美元年营收成为发饰赛道罕见的黑马。


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发饰市场规模已达234.1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翻倍至46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0%。


但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下,能像Emi Jay这样真正打入年轻人审美体系的品牌,依旧凤毛麟角。


那么,Emi Jay究竟做对了什么?


如何跳出宠物用品同质化泥潭,打造差异化优势?☞点击获取《方舟品类出海报告-宠物用品篇》


从14岁少女的手作开始


Emi Jay的故事始于2009年。彼时,创始人Julianne Goldmark年仅14岁。


出于对发饰的热爱,Julianne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母亲一起在家里手工制作发圈——用内衣松紧带、宝石、薄纱、水钻等材料,通过热熔胶组合成独一无二的发带。


最初,这些手作产品只是赠送给同学朋友,或以小物件形式零售。但因其造型别致,很快便受到广泛关注,进而发展为线上的小型生意。

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图源:Emi Jay


除此以外,Emi Jay的起步,还与Julianne的韩国血统密切相关。


Julianne曾在过往的采访中回忆道,受到韩国文化重视头发健康的影响,她的奶奶从小教她“每晚梳头100次”,强调头皮护理的重要性。受此启发,Emi Jay在创立之初便将“护发”作为核心理念,从而为后续的产品设计奠定了方向。


2019年,Emi Jay迎来了转型关键点,正式迈入2.0阶段。


品牌方舟了解到,这一年,Emi Jay决定重塑品牌路径,摒弃单一的发带、头箍产品线,转向更注重舒适度与造型感的发饰。在延续护发理念的同时,融入更强烈的时尚属性,以期实现功能与审美的有效结合。


随后,Emi Jay切入抓夹赛道,围绕不同发型、发量与穿搭风格,开发出多样化的尺寸、配色与材质组合,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种草热潮。


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图源:Emi Jay


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拓展,Emi Jay陆续推出梳子、护发乳与美发工具,试图将外在造型与头发健康串联成闭环。这一全链路策略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消费频次,更推动品牌客群从以年轻女性为核心,向更广泛的全龄段渗透。


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图源:Emi Jay


而支撑这一扩张路径的,正是Emi Jay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坚持高标准与环保原则。


据官网介绍,其发夹与别针采用的是可生物降解的醋酸纤维素,发圈则选用本地再生棉布,丝绸系列更是使用100%的法国真丝软缎,并且坚持在洛杉矶本地手工缝制。


这种对环保材质和工艺细节的执着,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关注,也为Emi Jay构筑起难以复制的产品护城河。


宠物用品出海痛点重重,如何进行逐个击破☞点击获取《方舟品类出海报告-宠物用品篇》


构建“轻私域”生态


Emi Jay从一开始就将独立站确立为流量主阵地,搭建起自主可控的用户触达网络。


SimilarWeb数据显示,Emi Jay官网的6月访问量高达28万,其中超过90%的流量来自直接访问与搜索,这足以印证品牌认知度与用户主动访问意愿之强。


为了承接这份关注,Emi Jay的独立站在页面呈现上做足了文章。整体风格柔和简洁,通过大量视觉陈列与场景图的融入,跳出单纯卖货的框架,转而营造生活方式氛围,让每一次浏览都成为品牌调性的具象传递。


不仅如此,其网站还嵌入“发型手册”、“达人问答”等轻内容模块,进一步延长用户停留时长,增强黏性。这使得Emi Jay在不依赖大规模投放的情况下,仍能稳定积累忠实用户。


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图源:Emi Jay


在独立站之外,Emi Jay也积极拓展线下渠道,且始终坚守“高审美、高调性”的筛选原则,只与契合品牌调性的平台展开合作。


目前,Emi Jay已入驻Revolve、Free People、Urban Outfitters等零售商平台,并通过限定SKU的策略,既保持了定价体系的统一,又巧妙维持了产品的稀缺性,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Emi Jay在2025年正式入驻全球知名美妆零售集合渠道Sephora(丝芙兰),这一动作不仅使其渗透进更广阔的美妆个护零售场景,更借助Sephora的高端调性进一步抬升了自身的品牌势能,为增长打开了全新空间。


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图源:Emi Jay


除此以外,Emi Jay还上线了品牌专属App——Emi Jay。


在App中,用户可享受包括新品抢先购买权、限量赠品等多项早鸟权益,并可通过签到、评论等方式积累积分兑换福利,还能参与DIY发型教学和社区打卡,形成互动与归属感。


尽管目前App的下载量尚处起步阶段,但毫无疑问,这款App将成为Emi Jay锁定核心用户、深化用户关系的重要阵地。


打造审美符号


自创立之初,Emi Jay的营销就避开传统投放,转而将重心放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审美渗透上。无论是明星的自然佩戴,还是社交媒体的持续运营,都力图将发饰塑造成具有辨识度的风格符号。


Emi Jay的首次出圈,源于一次意外的曝光。


2012年,好莱坞知名发型师Chris McMillan(詹妮弗·安妮斯顿的御用造型师)在为安妮斯顿打造《Marie Claire》封面造型时,选择了Emi Jay发带。该期杂志不仅整页展示了这一造型,还在显著位置标注“Emi Jay”并附上官网链接。


借助明星效应与权威媒体的双重加持,Emi Jay的官网流量迅速飙升,单款发圈销量在短时间内突破数百万条,这也成为其迈向大众视野的关键起点。


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图源:Emi Jay


此后,Emi Jay延续“明星自然佩戴”的打法,在欧美名人圈持续积累声量。


例如,Hailey Bieber、Sofia Richie等名人在日常造型中多次选用其产品,而Kendall Jenner更曾在公开亮相中佩戴Big Effing Clip,引发社交媒体热议,并带动该款产品连续数周售罄。这种非广告化的呈现方式,使Emi Jay在年轻消费者中更具真实感与时尚认同。


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图源:Emi Jay


而在社交媒体层面,Emi Jay则通过统一且极具审美的视觉内容,持续强化其松弛、优雅又带点俏皮的品牌调性。


其Instagram粉丝数近26万,页面整体延续柔和的ins风格,配色多以奶油色、莫兰迪粉、低饱和暖调为主,搭配自然光拍摄和细腻质感的布景,营造出不费力的精致感。


内容版块涵盖产品上头图、发型灵感、品牌氛围照,以及与明星达人的真实街拍,巧妙将发饰融入日常与度假、运动等多元场景,让品牌既具实用性,又不乏美学吸引力。


成本几毛卖250!这款塑料抓夹年入千万美金

图源:Emi Jay


与此同时,Emi Jay在TikTok上也积累了超10万粉丝,相关话题贴文近万条,用户互动活跃,不少创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