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舟获悉,据外媒报道,美国律师事务所Pomerantz LLP已于近日宣布,对扫地机器人巨头iRobot及其部分高管提起集体诉讼。
这起诉讼已提交至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案件编号为25-cv-05563,原告方代表了2024年1月29日至2025年3月11日(下称“集体诉讼期”)内所有购买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iRobot证券的个人及实体(被告除外),旨在追回因被告违反联邦证券法造成的损失。
作为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及家居创新产品企业,iRobot的业务覆盖美国、欧洲、中东、非洲、日本等市场,其核心产品家用机器人与智能家居设备融合了互联家居专有技术,以及先进的清洁、地图绘制和导航理念。
旗下Roomba虽为首款实现商业成功的扫地机器人,但过去十年间,除新冠疫情期间销量短暂回升外,iRobot整体业务持续下滑。
一方面,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凭借价格优势抢占iRobot高端市场份额,三星、SharkNinja等企业也纷纷推出同类家用清洁产品。这直接导致iRobot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64%降至2020年的46%。
事情很快出现转机,在2022年8月,iRobot与亚马逊达成合并协议,亚马逊计划以每股61美元的全现金方式收购iRobot,交易价值约17亿美元。当时投资者普遍认为,这起收购能让iRobot“起死回生”。
然而,2024年1月,双方宣布终止交易,原因是“未能获得欧盟监管机构批准”,且有消息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起草诉讼阻止该交易。与此同时,iRobot宣布裁员约350人,占员工总数的31%。
尽管收购终止且大规模裁员,iRobot仍表示“有信心以独立公司身份,依托创新传统持续发展并度过这段时期”。
图源:iRobot
据了解,收购终止后,iRobot还推出一项名为“iRobot Elevate”的运营重组计划,称“旨在帮助公司在当前环境下保持稳定,聚焦盈利能力并推进关键增长计划,以扩大中端和高端市场份额”,并强调该计划将“为公司规划可持续价值创造的新战略路径”。
但此次集体诉讼的诉状指出,在整个诉讼期内,iRobot就公司业务、运营及前景作出了重大虚假或误导性陈述。
具体而言,iRobot被指控夸大了重组计划对公司稳定的实际作用,隐瞒了iRobot作为独立公司难以盈利、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等关键信息,导致公开声明存在重大虚假和误导性。
这些被指控隐瞒的问题,在iRobot后续发布的财务数据中也逐渐显现。2025年3月12日,iRobot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每股亏损2.06美元,营收1.72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4%。
图源:Companies Market Cap
财报中,iRobot不仅提示,受消费者需求、竞争环境、宏观经济及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无法保证新产品发布能取得成功;更直言,鉴于这些不确定性对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对自身自2024年合并财务报表发布之日起至少12个月内的持续经营能力存重大疑问。
此外,iRobot还取消了该季度及全年业绩的电话会议与网络直播,且未提供2025年业绩展望。
财报发布后,Seeking Alpha的一位分析师于当日将iRobot评级从“持有”下调至“卖出”,理由是其前景黯淡,还指出亚马逊收购失败后,iRobot业务前景显著恶化,导致大规模裁员与亏损扩大,且第四季度业绩不及预期,叠加库存过剩、销量下滑,毛利率持续走低。
2025年5月,iRobot股价出现快速上涨(即“轧空”),这主要源于股票被过度卖空,而非基本面改善。即便股价上涨,市场对其基本面仍存担忧。
对于该情况,Seeking Alpha在5月29日就指出,iRobot短期技术指标转好,但现金消耗加快、财务状况恶化,抵消了这些利好;同时,其2025年一季度业绩显示收入下滑、亏损加剧、现金储备缩水、毛利率下降,预示着严重的运营压力。
在业绩承压、市场疑虑未消的背景下,另有消息爆料,iRobot即将发布退市公告,退市后将与泳池清洁机器人巨头海豚(Dolphin)合并,计划打造覆盖“室内清扫+庭院维护”的超级渠道联盟,力争成为全球第一。
可以说,当前的iRobot正处在多重考验之中,集体诉讼的压力尚未消散,财务数据持续疲软,市场对其基本面的担忧也未缓解,而退市合并的传闻又为其未来增添了新的变数。